“刘强东”亲自下场,但辛巴、小杨哥们正在离场
14 2025-04-05 11:02:59
项目主要利用农业大棚的上层空间,铺设太阳能电池组件,利用太阳能发电,在棚下进行农作物种植,是一种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型应用模式。
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高送转预案,引来了大量投资者。
汉能的跌落神坛,是否是浮躁光伏产业中的一记耳光呢?距离新首富刷新各大媒体头条仅仅百天,意外发生了。笔者采访了多家分布式项目的业主,普遍反映还是隔一段时间就能收到0.42元的国家补贴或全额上网中当地标杆电价与当地脱硫电价差额的部分,虽然收到补贴的频率不一该公司过去几年对铜铟镓硒技术进行了投资,但是和其他公司一样,最终也放弃了该技术。《通知》下达后,虽然国家电网的部分子公司仍会垫付,但需要这些项目先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李克强在讲话中强调,要拿出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脱贫攻坚,加大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较大幅度增加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设立扶贫再贷款并实行比支农再贷款更优惠的利率,通过税收优惠、贴息支持、财政奖补及过桥贷款、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管理等各种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脱贫的强大合力。
相关内容如下:1、分布式电源项目抄表结算工作目前分布式电源项目的新增、变更、销户需要在营销系统操作,电量和电费通过集成接口传递至财务管控系统,要求首先在营销系统将信息完善,然后每个单位对已经归档并网的分布式电源项目开展集中抄表、算费测试工作。'全额上网'的分布式项目只有进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后才能拿到补贴。参考资料:《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朱明:光靠政府补贴的产业没有发展前景》《Yieldcos面临资金问题》红炜2015年11月6日。
对于后者,比如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政策,国家推出的探讨案例已近10年、监管政策出台已近3年,可市场结果寥寥。改服务老红对这一点的突出感觉是:光伏企业、金融机构都想在光伏终端市场实现对接,但如何实现对接,光伏企业的紧迫性和积极性明显多于金融机构。第二,在光伏终端市场,产品标准制定、金融监管政策、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搭建等投融资要素环境严重落后于市场的快速发展。画面三:11月7日、8两日,有一百多家中小光伏企业参加的合作联盟筹备会在杭州召开,因为见证了从动议到会议的全部过程,老红清楚地知道,联盟发起的直接动因是投融资问题,而在会议上大家谈论的最多的还是投融资问题。
在等待监管政策出台的同时,适机搭建光伏专业P2P发行、交易平台已成当务之急。有强大需求,没有解决需求的结果,中国光伏产业投融资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之惑。
李克强总理10月16日在金融企业座谈会会上说:继续推进金融改革,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结合成熟资本市场经验,目前光伏终端持有期再融资主要有资产证券化、YieldCo、ABS三种手段,均是以电站未来确定性收益权为出发点的金融产品设计。它们目前所以市场表现不佳,有金融机构如何看待光伏产业问题,有光伏产品标准不完善问题,也有市场需求规模还在形成中的问题,但根本问题一定是监管政策缺失或不完善、金融机构创新和服务意识严重不足所致。它与YieldCo的相同之处:都是以光伏终端市场未来收益为基础。
这一现象说明的问题是:这是以资产抵押为主要控制风险手段的传统金融思维集中表现的必然结果。创新金融手段有所突破,但没有规模化、可不断复制的市场结果。在光伏终端投融资市场,许多金融产品和政策障碍问题已经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而是金融机构是否愿意深入了解光伏终端市场运行规则的问题,是否愿意去主动、积极解决的问题和向金融监管机关反映的问题。早在2013年下半年,一个光伏企业曾以20MW已建成电站与老红共同探讨资产证券化再融资问题,但受限于金融机构尚停留在对光伏产业的错误认知和融资规模不具吸引力原因,征询数家金融机构无人问津。
虽然近一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美国资本市场YieldCo的价格有所下跌,但是相信该产品具有市场生存价值。更加可喜的是,目前信托公司之于光伏终端市场,一些创新的思维和模式突破在即。
2、互联网金融手段在光伏终端建设期投融资市场的表现及问题。国家对发展光伏产业的高度重视和急迫性背景,决定了光伏投融资问题必将是金融改革的引爆点。
以上光伏终端投融资市场面临的困境,既反映了中国金融需要改革的诉求,也是中国金融需要改革的内容。早在2013年初中国光伏电站建设刚刚起步的时候,投资机构、光伏企业高调成立产业基金的消息不断,规模一个比一个喊得更大,但是至今业内未见规模化、不断发售的具有指导意义的产业基金出现。根据李克强总理极力推动金融改革的要求,结合光伏产业的投融资实践,老红有这样几点感受:第一,传统金融思维解决不了光伏产业每年近2000亿元的融资需求,金融改革、金融创新是解决快速发展的光伏投融资需求的必由之路。金融信托:由于相较其他债务型融资,信托具有对光伏终端市场进行股权投资设计的优势,从而奠定了它在光伏终端市场投融资的特殊竞争地位,这也使得它已经产生数个成功案例。综合评价保利协鑫更优秀一些,但论及这一时点的毛利率水平,保利协鑫输了,输的原因有很多,融资成本高一定是重要原因。深层次原因:受产业环境、技术进步原因制约,无论地面、屋顶还是农光互补等光伏终端市场尚未形成长期、确定性投资收益模式。
遗憾的是:这两个案例只是光伏企业主动采用金融租赁手段的成功,而不是金融机构结合光伏产业具体情况所能主动提供的金融租赁服务的成功。建设期投融资又可分为传统金融手段和创新金融手段两个部分。
如果YieldCo不能在境内市场中出现,首先应当改变市场。改法规这里既包括没有出台金融监管政策的要尽快出台,又包括已经出台但市场效果不佳的监管政策要重新完善。
解释这一点最生动的案例就是,光伏企业家借助租赁手段成功推出了绿能宝,而金融机构为光伏企业设计的金融租赁服务还在讨论中。这也就是为什么强调为中小企业服务,已经成为李克强总理在谈金融改革时必谈的问题。
投融资市场的繁荣是建立在一定融资需求规模基础之上的。探讨的可实现形式正是前面介绍的第二阶段,探讨有望成功。国家从未有的重视光伏产业,可光伏产业却被投融资所困,所以光伏产业投融资问题的解决必定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试金石和引爆点。什么叫改革?改革就是有需求就去解决,条件不具备就去突破,境外资本市场成立的事情境内资本市场理论上就具备成立的可能。
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也是一个在中国资本市场醒得早,起得晚的金融产品。老红以为,短时间内这种基金出现的可能性也没有。
当前,美国的优质企业融资成本约为3%左右,中国的优质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约为8%。当前,光伏产业投融资问题的集中表现是:传统金融手段即将突破而未突破。
这一产品已被境外上市光伏企业所使用,北美目前共成立了8家yieldco,其中六家拥有太阳能资产。当前,光伏终端市场建成规模已经为实体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的开展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实现这一点,在光伏终端市场金融需要改变的是:改思维要从以资产抵押为主要控制风险的思维向未来收益权控制风险的思维过渡。它又可细分为建设期投融资和持有期再融资两大部分。没有规模化、持续发展的投资模型,何来规模化、持续发展的产业基金?债券类产品:这是一个有意思、很说明问题的金融现象。ABS(Asset Backed Securitization)债券产品是以特定资产池(Asset Pool)所产生的可预期的稳定现金流为支撑,在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工具。
对于前者,比如互联网金融手段的众筹和P2P两个产品的监管政策,鉴于目前市场结果已经远远地走在政策和法规的前面,给监管政策和法规的出台造成极大难度,有人提出让子弹飞一会儿的柔性监管,对此老红明确持反对意见,因为任何游戏必须先定规则后游戏,更何况金融游戏事关巨大社会风险,应当尽快出台有关众筹特别是P2P金融产品的相关监管政策。从未来光伏投融资需求看,一个绿能宝是满足不了这种需求的,但其他光伏众筹融资平台的出现又严重受限于我国众筹监管政策的迟迟不出台,使得合法投资人、众筹融资规模、众筹发行交易平台三大要素标准不确定,不但极不利于光伏众筹的探讨发展,而且造成已有平台潜伏着巨大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不是市场问题,这是政策的适用性问题,是政策需要完善的问题。二、光伏终端持有期投融资手段的表现及问题。
画面二:201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美国优秀光伏企业Firstsolar的毛利率是25.5%,中国优秀光伏企业保利协鑫的毛利率是21.7%。YieldCo产品这是2013年才诞生于能源行业的创新金融产品,是围绕实体资产未来收益而进行的一种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方式。